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老師在講到底有沒有在聽!! - 再貼橄欖油分類圖




今天閒在家裡想說去網路巡個田水,看看橄欖油界的江湖最近有没有奇人輩出。

看到某家油品賣家介紹橄欖油的分類時,差點氣到没順手把電腦給射出去:(鬼扯内容以下)

橄欖油約可分為四種等級:

(1)第一道初榨(Extra Virgin):不採用化學方式,並以小於40度C 的溫度榨油,以義大利當地標準,要求從採收到加工均不得用藥,油品的酸價低於1%,含有最豐富的營養素。(本品即是這個等級)
(2)純級(Pure):美國稱為「pure」,歐洲稱為「Virgin」,製程與「第一道初榨」相同,只是使用的橄欖品質略遜一籌,酸價低於2%以下,適合作為油炸使用。
(3)淡味(Light):在義大利當地稱為「Oliver oil」,採用化學與高溫方式,以便榨取更多的橄欖油。因為酸價稍高,因此會採用化學添加物來降低酸價,例如氫氧化鈉,營養價值較差。
(4)橄欖粕(Sansa):已剩餘榨過油的橄欖粕繼續榨油,屬於等級最差的橄欖油。

...........分隔線 .........

要賣個東西可以先做個功課搞清楚橄欖油的分類再學人家出來混很難嗎?(捏爆橘子)

未卜先知先來回答,大家可能會說,有可能人家意大利的標準跟西班牙不一樣嘛!(扭)

(大力巴頭)目前橄欖油分級的依據是根據江湖上人人皆知的International Olive Council (國際橄欖油委員會)的分類統一分類,會員國都必需依循同個規定。

看來看去都像賣家自己的油酸大於0.8%,才會這樣自圓其說。

賣初榨橄欖油並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敢承認自己賣初榨橄欖油還傳遞錯誤的知識。(助跑飛踢)

#特級初榨橄欖油分級
#可以有人告訴我何時純橄欖油變初榨了
#出來混要做功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