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西班牙‧人‧誌 – 賽爾維亞王宮 (Alcázar) 出口旁的油畫師 José

José和他的畫們



José的油畫攤在我每週二上課的路上,每次經過總是看到他一個人坐在一張小童軍椅上,大腿上的板子放著各色的顏料,安靜地畫著。

“你好,我對你的工作很好奇,可以替你照相問你幾個問題嗎?”內心小劇場演了大半年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問他。

他抬起頭對著我笑。“妳好,妳從哪裡來?妳應該不是本地人吧!”

“我從臺灣來。 ”我笑著說。

“臺灣啊!不就是那有福爾摩沙之稱的美麗小島嗎?來賽維利亞玩的臺灣人不太多啊!但買畫的比例比一批一批的中國人多太多了。”說完又低頭繼續畫賽維利亞的藍天白牆。

José,30歲,賽維利亞人


“請問你是學美術的嗎?在這裡擺攤很久了嗎?”看他沒拒絕我就自己找個角落蹲著繼續問。

“我兩年前才開始在這個地方擺攤的,在那之前我是建築師,賣小油畫這個職業是我岳父開始做。他前前後後也畫了30年,他退休後我太太接了他的衣缽,繼續畫。前兩年我太太懷孕,剛好建築業也跟著西班牙的經濟進入嚴寒期,反正沒工作,我就乾脆接替我太太在這裡賣畫。”

“妳太太一定是學美術的囉!你們怎麼認識的?”

“不是耶!她是學生物學的。我跟她是國中同學,從15歲就在一起了,算算…我們也在一起15年了,孩子都要生第二個了,全班當時的情侶只有我們兩個到現在還在一起。”

“那你在街上會被警察趕嗎?在街上有很多賣畫的攤位,大家會互相搶客人嗎?”很怕被José看出來我是個以為全世界賣畫的人都要是學美術的八股草包,於是馬上以豪邁125催到底的姿態切換話題。


不管大小,每幅都是José自己親手畫的。


“我們有申請執照,是合法的擺攤,西班牙的自由工作者稅金繳得重,每個月至少得交兩百多歐的稅金給政府。路上幾攤合法繳費的攤販,我們感覺起來比較像同事,畢竟做這行的常一個人在街上晃一天,有同業可以聊聊天互相照顧也很不錯,倒是那些沒有乖乖申請執照繳稅的攤販,會讓人覺得不公平,警察應該嚴格執行才對。”José停下手中的畫筆抬頭跟對面的“同事”打了個招呼。

“你喜歡這份工作嗎?”

“還可以,這份工作時間很自由,賺的錢不多但夠養家,畫畫的時候讓我覺得很放鬆。但我小時侯最想做的其實是廚師,但廚師這份工作工時長又辛苦,加上當時剛好我爸爸的建築公司沒有人繼承,所以大學就跑去念建築了。”

“西班牙有很多建築師外流,沒有想過去別的國家工作嗎?近幾年大家都說西班牙的經濟開始復甦了,你覺得呢?”

“這裡生活品質這麼好為什麼要去其他國家受苦?賺了錢就是為了好好生活,如果我現在已經可以很享受我的生活了,就不需要去國外追錢了,不是嗎?經濟復甦,那是電視新聞在說的,我覺得還差遠了。”

賽維利亞的哪個地方會讓你這個從小在這個城市長大的賽維利亞人一去再去?”

Jardin Americano,但是也許觀光客去會覺得很失望,因為那裡一點都不賽維利亞。”

“那你為什麼喜歡去那裏?”

“就是因為那裡一點都不賽維利亞啊!語末他抬頭笑得跟下午四點的太陽一樣燦爛。

José說小幅的畫如果沒人打擾半小時可以完成一幅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品油師”



自從臺灣的油品問題爆發之後,“品油師”這個名詞如雨後春筍一般地冒出來。

我必須要說,我品油,但總覺得自己不足以為師,畢竟橄欖的世界是座看不見盡頭的森林。

去上品油的第一堂課,老師就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吃(品)油,甚至有些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壞橄欖油中的特殊氣味,幾乎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品油師。


生病後,我聽了好友的建議,早上試著用特級初榨橄欖油漱口。

我一漱成主顧,因為油漱過後的口腔非常乾净,連水的味道都喝得出來。

有天,員外好心帶回旅館餐廳用的特級初榨橄欖油小膠囊給我用,這樣就不用拿湯匙滴得到處都是了。

隔天,撕開封口,把膠囊中的油往嘴裡倒。

“這不是特級初榨橄欖油。”不到三秒,就讓我忍不住噁心把油吐掉了。

巴哈花精治療當中這樣定義“橄欖”:“大病初癒後的療癒,學會傾聽內在的指示和認知自己身體的需求。即使被環境迫使沉潛,也能學會平静地對待。”

那刻起,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直以來不是我選擇了橄欖,而是橄欖選擇了我啊。

有很多人傳訊問我如何選擇品油課。

我想對你們說的是,反正大部分的人都是上過幾天的課就自稱為師,那不如就選個價格和老師氣質最合你意的吧!
(本專頁没有入坐送珍奶的活動,請勿自己來對號喲!啾咪∼)

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老師在講到底有沒有在聽!! - 再貼橄欖油分類圖




今天閒在家裡想說去網路巡個田水,看看橄欖油界的江湖最近有没有奇人輩出。

看到某家油品賣家介紹橄欖油的分類時,差點氣到没順手把電腦給射出去:(鬼扯内容以下)

橄欖油約可分為四種等級:

(1)第一道初榨(Extra Virgin):不採用化學方式,並以小於40度C 的溫度榨油,以義大利當地標準,要求從採收到加工均不得用藥,油品的酸價低於1%,含有最豐富的營養素。(本品即是這個等級)
(2)純級(Pure):美國稱為「pure」,歐洲稱為「Virgin」,製程與「第一道初榨」相同,只是使用的橄欖品質略遜一籌,酸價低於2%以下,適合作為油炸使用。
(3)淡味(Light):在義大利當地稱為「Oliver oil」,採用化學與高溫方式,以便榨取更多的橄欖油。因為酸價稍高,因此會採用化學添加物來降低酸價,例如氫氧化鈉,營養價值較差。
(4)橄欖粕(Sansa):已剩餘榨過油的橄欖粕繼續榨油,屬於等級最差的橄欖油。

...........分隔線 .........

要賣個東西可以先做個功課搞清楚橄欖油的分類再學人家出來混很難嗎?(捏爆橘子)

未卜先知先來回答,大家可能會說,有可能人家意大利的標準跟西班牙不一樣嘛!(扭)

(大力巴頭)目前橄欖油分級的依據是根據江湖上人人皆知的International Olive Council (國際橄欖油委員會)的分類統一分類,會員國都必需依循同個規定。

看來看去都像賣家自己的油酸大於0.8%,才會這樣自圓其說。

賣初榨橄欖油並不可耻,可耻的是不敢承認自己賣初榨橄欖油還傳遞錯誤的知識。(助跑飛踢)

#特級初榨橄欖油分級
#可以有人告訴我何時純橄欖油變初榨了
#出來混要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