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選油的第一步 - 頭很重要




不知道有没有人發現,市面流通的橄欖油的瓶頭有些是用完就GG,無法再補充利用的瓶口?

前幾年,在西班牙有記者踢爆很多Bar和餐廳使用的橄欖油和瓶身不符,大部分的油都是買進劣等油補充進瓶子裡裝做原裝特級初榨使用(就是個“奥來啊,給蹦各”的概念無誤。),而最可怕的是這些劣質油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威脅。

於是在2013年,農業、食品和環保署(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 Alimentación y Medio Ambiente)推行了一個法令,在所有Bar和餐廳供消費者使用的橄欖油的瓶蓋都必須是無法再補充的瓶口(tapón irrellenable),當年的3月1號强制實行。

當時正好是我和橄欖油開始搏斗的起始,彼時的供應商(叼菸遠目)就有問過我,我們家的油是外銷,並不在强制範圍,是否就直接跳過攏過就算了。

也許本人生來就是個被虐狂,但,我個人其實很喜歡這個tapón irrellenable 的想法。

也許對大家來說,橄欖油就一種。但對我來說,橄欖油有百百種,而每種品種的橄欖,氧化速度並不相同,這樣互相裝來裝去,除了增加油品互相污染的可能,只會加速油耗味和酸味的產生。

既然無法期待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概念,那就由我來替大家斷了混油和被污染的可能性吧!(揮皮鞭)

這也是為什麽,我一直以來都堅持使用無法補充的瓶口。

但說實在的,也因為這樣的油瓶口歷史不久選擇不多,發生過無數次瓶内壓力關係油倒不出來、鐵片割手、瓶蓋轉不緊或轉不開得派出老虎箝來開瓶等等囧事。

瓶蓋換過一家又一家,有時候試到的確是相當惱人。(買到囧瓶的人才惱人好嘛!!((翻桌))

請大家再等等我,我除了逼C杯杯跟我電話熱線之外,下週休假就要本人殺下去騷擾他了。

不自殺聲明:如果我接下來兩個月都没發文,記得打電話請警察杯杯去母馬山群農會的離心機裡或山脚下找找嘿。(飄走)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今晚您想選哪一樣?(知識文長,請拎了歐咖逼再上)



其實最近抽不出時間來寫專業文,除了找工作忙,搬家忙,跟豬隊友周旋解救小光回到人間也忙,一顆心四分五裂到無法專心寫文。(老派馬景濤又附身)

我無良的阿兄剛剛傳了一個明明知道我看了會火大的橄欖文給我看,一看豈止火大,我那不存在的X趴攏ki匯A(台語:X X都起火了)!!


某家賣做皂原料的廠商以鐵桶進口Pomance橄欖粕油販售,並聲稱現在製油工藝進步,已不再使用兩道式榨油,也不使用化學溶劑從橄欖粕當中來取油,更說最新的工藝已不存在這樣的分類,橄欖油一視同仁是以酸價來做區隔。

說真的,親愛的,你怎麽說得出這樣强辭奪理似是而非的話語,人可以對自己無知,但傳遞這樣的無知就是一種罪。

身為一個食品的進口商,一個販賣者,要本持的不是貪小便宜或毫無理性散布供己圖利的言論。

不管今天是要吃進肚子或用在皮膚上的東西,消費者都有權利知道吃進去或用在身上的東西是怎麽來的,是怎樣被製造的,對自己的身體會有怎樣的影響;而我們這些從事食品業的進口商和販賣者都有學習的義務,傳遞真相和知識的義務,我們對社會是有責任的。

没想到我竟然要為了一隻嘴花蕊蕊的廠商做功課寫一篇橄欖粕油的專文啊!!(攤手摇頭)

OK!(跳一下)自1991年7月11日歐盟訂出了橄欖粕油的標準分類:
初榨橄欖油剩餘的橄欖渣以化學溶劑溶出製成的,這樣的橄欖粕油稱做“生橄欖粕油(西文:Aceite de Orujo Crudo),游離脂肪酸價最低不得低過2%。

接下來就是精煉橄欖粕油(Aceite de Orujo de Oliva Refinado),以生橄欖粕油精煉後將游離脂肪酸價控制在0.5%以下,和一般的精煉油無異。

最後一個是橄欖粕油(Aciete de Orujo de Oliva)也是我們一般可以在超市看到的,將初榨橄欖油(燈油初榨除外)加進精煉的橄欖粕油,添加一點橄欖的風味,並將游離脂肪酸價控制在1.5%以下。(和Pure Olive Oil純橄欖油的游離脂肪酸價一樣。)
講到這裡有點脆搭,再提一件小事我們就原地解散。

實驗室的鄉民們還記得,農糧局小姐威嚇我們十個有機橄欖油,有九個驗出塑化劑的事嗎?

經過衛福部一檢,農糧局二檢報告出來了。
没什麽啦!我們家小光啊!(忍不住嘴角的笑意)就是十個中那一個什麽都没有的那一個啦!乾乾净净,準備週一上來跟大家問好了。(微撥瀏海)
好了好了!!我要去喝咖逼了!薩!!(跳起來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