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發現,市面流通的橄欖油的瓶頭有些是用完就GG,無法再補充利用的瓶口?
前幾年,在西班牙有記者踢爆很多Bar和餐廳使用的橄欖油和瓶身不符,大部分的油都是買進劣等油補充進瓶子裡裝做原裝特級初榨使用(就是個“奥來啊,給蹦各”的概念無誤。),而最可怕的是這些劣質油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威脅。
於是在2013年,農業、食品和環保署(Ministerio de Agricultura, Alimentación y Medio Ambiente)推行了一個法令,在所有Bar和餐廳供消費者使用的橄欖油的瓶蓋都必須是無法再補充的瓶口(tapón irrellenable),當年的3月1號强制實行。
當時正好是我和橄欖油開始搏斗的起始,彼時的供應商(叼菸遠目)就有問過我,我們家的油是外銷,並不在强制範圍,是否就直接跳過攏過就算了。
也許本人生來就是個被虐狂,但,我個人其實很喜歡這個tapón irrellenable 的想法。
也許對大家來說,橄欖油就一種。但對我來說,橄欖油有百百種,而每種品種的橄欖,氧化速度並不相同,這樣互相裝來裝去,除了增加油品互相污染的可能,只會加速油耗味和酸味的產生。
既然無法期待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概念,那就由我來替大家斷了混油和被污染的可能性吧!(揮皮鞭)
這也是為什麽,我一直以來都堅持使用無法補充的瓶口。
但說實在的,也因為這樣的油瓶口歷史不久選擇不多,發生過無數次瓶内壓力關係油倒不出來、鐵片割手、瓶蓋轉不緊或轉不開得派出老虎箝來開瓶等等囧事。
瓶蓋換過一家又一家,有時候試到的確是相當惱人。(買到囧瓶的人才惱人好嘛!!((翻桌))
請大家再等等我,我除了逼C杯杯跟我電話熱線之外,下週休假就要本人殺下去騷擾他了。
不自殺聲明:如果我接下來兩個月都没發文,記得打電話請警察杯杯去母馬山群農會的離心機裡或山脚下找找嘿。(飄走)